準(zhǔn)兩優(yōu)608
審定編號:國審稻2009032 湘審稻2010018 湘審稻2010027
特征特性:
國家區(qū)試: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。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,全生育期平均119.0天,比對照汕優(yōu)46長1.1天。株型緊湊,葉色濃綠,劍葉直挺內(nèi)卷,易早衰,稃尖無色,每畝有效穗數(shù)16.3萬穗,株高108.9厘米,穗長24.1厘米,每穗總粒數(shù)137.1粒,結(jié)實率82.0%,千粒重31.0克。抗性:稻瘟病綜合指數(shù)5.2級,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;白葉枯病9級;褐飛虱9級。米質(zhì)主要指標(biāo):整精米率51.6%,長寬比3.2,堊白粒率11%,堊白度1.1%,膠稠度55毫米,直鏈淀粉含量20.9%。熟期適中,產(chǎn)量高,高感稻瘟病、白葉枯病和褐飛虱,米質(zhì)較優(yōu)。
湖南中稻區(qū)試: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中秈,在湖南省作中稻種植,全生育期141天左右。株型集散適中,繁茂性好,生長整齊、穗大粒多,后期落色好。省區(qū)試結(jié)果:株高111厘米左右,每畝有效穗15.4萬穗,每穗總粒數(shù)162.9粒,結(jié)實率78.4%,千粒重29.3克。抗性:平均葉瘟3級,平均穗瘟7級,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(shù)5.0。抗寒性、抗高溫能力強。米質(zhì):糙米率80.2%,精米率71.5%,整精米率56.0%,粒長7.0毫米,長寬比3.0,堊白粒率28%,堊白度7.3%,透明度2級,堿消值4.6級,膠稠度56毫米,直鏈淀粉含量22.2%,蛋白質(zhì)含量8.3%。
湖南一晚區(qū)試: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一季晚秈,在湖南省作一季晚稻栽培,全生育期124天左右。株型集散適中,繁茂性好,生長整齊、穗大粒多,后期落色好。省區(qū)試結(jié)果:株高125厘米,每畝有效穗16.5萬穗,每穗總粒數(shù)160粒,結(jié)實率78%,千粒重31克;抗性:平均葉瘟5.3級,平均穗瘟8.0級,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(shù)6.3,白葉枯病5級。耐高溫能力強。米質(zhì):糙米率82.2%,精米率74.7%,整精米率64.2%,粒長7.2毫米,長寬比3.1,堊白粒率14%,堊白度1.9%,透明度1級,堿消值5.8級,膠稠度61毫米,直鏈淀粉含量20.2%,蛋白質(zhì)含量10.9%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
國家區(qū)試: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(qū)域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513.98千克,比對照汕優(yōu)46增產(chǎn)7.50%(極顯著);2008年續(xù)試,平均畝產(chǎn)526.69千克,比對照汕優(yōu)46增產(chǎn)10.09%(極顯著); 兩年區(qū)域試驗平均畝產(chǎn)520.34千克,比對照汕優(yōu)46增產(chǎn)8.80%,增產(chǎn)點比例96.2%;2008年生產(chǎn)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535.61千克,比對照汕優(yōu)46增產(chǎn)8.98%。
湖南中稻區(qū)試:2008年省區(qū)試平均畝產(chǎn)552.2公斤,比對照II優(yōu)58增產(chǎn)2.1%,2009年續(xù)試平均畝產(chǎn)518.7公斤,比對照減產(chǎn)5.43%,兩年區(qū)試平均畝產(chǎn)535.5公斤,比對照減產(chǎn)1.67%。
湖南一晚區(qū)試:2007年省遲熟晚稻區(qū)試平均畝產(chǎn)473.34公斤,比對照威優(yōu)46增產(chǎn)3.36%, 2008年轉(zhuǎn)一季晚稻組續(xù)試平均畝產(chǎn)599.21公斤,比對照汕優(yōu)63增產(chǎn)4.59%,日產(chǎn)量4.81公斤,比對照汕優(yōu)63高0.17公斤。
栽培技術(shù)要點:
國家區(qū)試:1、育秧:適時播種,秧田每畝播種量12-15千克,大田每畝用種量1.5千克,稀播、勻播,培育壯秧。2、移栽:秧齡30天以內(nèi)移栽,栽插密度16.7厘米×23.3厘米,每穴栽插2粒谷苗,每畝栽插6-8萬基本苗。3、肥水管理: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巧施穗粒肥,每畝施純氮12-15千克、磷6-8千克、鉀12-15千克,幼穗分化期每畝用2.5千克尿素加5-7千克氯化鉀混合施用,促穗大稈壯,抽穗期根據(jù)葉色或長勢酌情補施氮肥和鉀肥,確保不早衰。淺水促蘗,適時露曬田,有水孕穗,后期保持濕潤灌溉,切忌過早斷水。4、病蟲防治: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、白葉枯病、稻飛虱等病蟲害。5、抽穗期注意防冷害。
湖南中稻區(qū)試:在湖南省作中稻種植,4月下旬播種,也可參照當(dāng)?shù)?span>II優(yōu)58同期播種,每畝大田用種量1.5公斤,每畝秧田播種量12-15公斤。每畝插1.25萬蔸、基本苗6-7萬。適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種植,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施肥;前期淺水,中期輕擱,后期干干濕濕,斷水不宜過早;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、白葉枯病等病蟲害。
湖南一晚區(qū)試:在湖南省作一季晚稻栽培,5月下旬播種,也可參照當(dāng)?shù)厣莾?yōu)63同期播種,每畝大田用種量1.5公斤,每畝秧田播種量12公斤;種植密度20厘米×26厘米,每蔸插2粒谷秧,基本苗6~7萬苗;適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,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,前期重施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施肥;在水漿管理上,做到前期淺水,中期輕擱,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,斷水不宜過早;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、白葉枯病等病蟲害。
適宜種植區(qū)域:適宜在廣西中北部、廣東北部、福建中北部、江西中南部、湖南中南部、浙江南部的稻瘟病、白葉枯病輕發(fā)的雙季稻區(qū)作晚稻種植。適宜于湖南省稻瘟病輕發(fā)的山丘區(qū)作中稻。適宜于湖南省稻瘟病輕發(fā)區(qū)作一季晚稻種植。
因各地生態(tài)條件的差異,具體栽培技術(shù)請遵照當(dāng)?shù)剞r(nóng)技部門的指導(dǎo)。


|